西华大学乐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公布2018年慕课(MOOCs)课程
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鼓励我校教师积极开展慕课(MOOCs)建设和应用,推动教学模式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根据《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及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经教师申报、学院推荐、专家评审,学校同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25门课程作为我校2018年慕课(MOOCs)课程实施立项建设。
本次立项的课程请严格按照《西华大学2018慕课建设具体要求》(附件1)执行,一经立项,不得随意中断课程制作及建设;慕课制作由学校教务处根据招投标结果及相关要求,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及运行平台要求,统一确定慕课制作方,并给予每门课程相应的经费支持。课程资助经费仅限于支付慕课拍摄、慕课制作及相关建课服务费用。
希望本次立项课程的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加强慕课课程建设研究,按计划和要求开展工作并在规定期间内完成慕课课程制作。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慕课课程建设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上的积极作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慕课课程的培育、建设和应用,加强对立项项目的管理,并为课程建设提供相应支持。
附件1:西华大学2018年慕课课程立项建设名单
附件2:《西华大学2018年慕课课程建设具体要求》
教 务 处
2018年7月10日
附件1
西华大学2018年慕课课程立项建设名单
序号 | 课程名称 | 姓名 | 职称 | 所属学院 |
1 |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 万远英 | 教授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创意写作 | 王万洪 | 副教授 | 人文学院 |
3 | 中国传统文化 | 徐宁 | 副教授 | 人文学院 |
4 | 生活中的法律智慧 | 杨廷文 | 副教授 | 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 |
5 | 就业直通车 | 奉姣 | 讲师 | 乐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 |
6 | 创新创业实务与投资 | 胡天石 | 教授 | 创新创业学院 |
7 | 大学物理B | 吉驭嫔 | 副教授 | 理学院 |
8 | 电路原理 | 高昕 | 讲师 | 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 |
9 | 计算机应用基础A(C语言) | 王秀华 | 副教授 |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
10 | 高分子科学基础(2) | 卞军 | 教授 | 材料学院 |
11 |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 李海凌 | 教授 | 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
12 | 汽车测试基础 | 唐岚 | 教授 | 汽车与交通学院 |
13 | 食品工艺原理 | 马嫄 | 副教授 |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14 | 电力工程 | 张力 | 副教授 | 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 |
15 | 流体力学A | 赵琴 | 副教授 | 能源与动力学院 |
16 | 数控技术概论及加工编程 | 周利平 | 教授 | 机械工程学院 |
17 | 材料成型CAD/CAE技术基础 | 彭必友 | 副教授 | 材料学院 |
18 | 版式设计B | 黄静 | 教授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19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 李艳 | 讲师 | 人文学院 |
20 | 产品基础形态设计 | 孙虎 | 副教授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21 | 运动训练学 | 杨俊敏 | 教授 | 体育学院 |
22 | 中国现当代文学(1)(2) | 张厉冰 | 副教授 | 人文学院 |
23 | 国际贸易实务 | 左世翔 | 副教授 | 经济学院 |
24 | 会计学基础 | 谢合明 | 教授 | 管理学院 |
25 | 材料力学B | 古滨 | 教授 | 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
附件2
西华大学2018年慕课课程建设具体要求
为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探索在线课程与传统课堂的结合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进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不断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进一步规范学校慕课建设的管理,针对我校2018年慕课课程建设,做出如下要求。
1.学校组织专家对课程进行审查和遴选,从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导向性、规范性、艺术性、推广度、关注度、教师风采等方面进行遴选。被纳入建设范畴的慕课将由学校根据课程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建设经费的支持。未经学校批准建设的课程,教师和教学单位不得以学校名义开展教学与宣传。
2.每门课程要有相对完整的教学设计,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组织新模式,构建教与学新型关系,积极开展课程内容重构;课程知识体系科学,资源配置合理,适合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课程资源应包括课程介绍、负责人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视频、演示文稿、教学课件、课程公告、测验和作业、考试等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以及满足高校教学和学习者自主学习需求的参考资料。
3.课程内容导向正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水平;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建议每门课程为2学分,原则上每1学分课程的视频时长不低于300分钟。
4.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负责人应根据慕课的建设要求,做好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协作,负责课程的全面建设、合理规划,确保课程建设质量。课程负责人以1人为宜,且经学校遴选通过后,原则上不允许更换课程负责人。后续课程上线后,课程团队应能够按照规范的教学计划和要求,持续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教学服务,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
课程团队负责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工作内容:课程总体构思与设计;按照建设进度要求,及时完成课程视频的录制;设计作业、测试和考试题;按照平台提供的支持方式制定明确的课程通过标准;完成在线教学辅助任务等。
5.慕课制作由学校教务处根据招投标结果及相关要求,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及运行平台要求,确定慕课制作方。
6.遴选通过的课程,纳入学校统一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相关教学单位及课程负责人要根据学校总体安排,确保课程制作、申请上线、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及时推进。从确定建设到上线应用,周期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建设过程中,由学校组织对各门课程进行阶段性检查,对于没有通过阶段检查、验收或经费使用不合理的课程,学校将给予其限期整改,复查仍不合格的课程学校取消其课程建设资格。
7.制作完成后由课程团队将内容上传至学校指定的平台,并负责后续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完善,同时应参与和引导课程论坛中的讨论答疑,并适当对课程进行宣传。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应制定课程通过标准,完成学生的成绩认定。
8.在运行周期内,学校对上线课程组织评估,对上线两轮以上,使用效果好、师生评价高的课程认定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优先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对于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学校将依据相关管理办法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课程建设和运行维护情况纳入各学院慕课建设工作考核范畴。
9.准予上线的课程在知识产权方面遵循以下主要原则:慕课课程资源(包括课程介绍网页与视频、讲课视频与习题试题等)是相关教师在工作期间受学校支持形成的作品。教师有署名权和修改权,学校在教师在职期间有知识产权和独家使用权(包括托管运行、转授权等)。教师离职后,学校和教师本人都有使用权。任何教师个人或课程团队,未经学校批准,不得以学校或个人名义在校外平台上线。课程团队保证其接受学校委托制作完成的课程,不存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课程内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由此产生的纠纷,课程团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